翻译出问题,中泰高铁项目紧急叫停
援引泰国《曼谷邮报》3 月 27 日消息,泰交通部消息人士表示,由于中方提供的项目文件一部分没有翻译,中泰高铁项目不得不紧急叫停。
报道称,中泰合作的曼谷至呵叻府高铁项目全长 252.5 公里,中方已提交该项目的设计文件,但涉及工程材料和零件的内容却只有中文。消息人士称,缺失对应的英文工程材料和零件的相关信息,泰国国家铁路局就无法估计工程造价,以及设定项目招标所需的参考价格。该人士还说,“现阶段尚不知道中泰高铁项目何时能获得议会批准。除了铁路设计外,健康以及环境影响评估也有待完成,我们正努力加快项目进度,使其能在议会获批。”
报道称,泰国当局已要求中方将相关内容翻译成英文,在本月底重新提交。下个月,中泰高铁项目小组将在北京举行第 17 次会议,这次会议原计划于今年 1 月举行。消息人士称,泰中双方同意,若中方不能在本月底前提交新文件,就将取消这次联合会议。
这并不是中国高铁“出海”项目第一次遭遇尴尬的翻译困境,2012 年,中国高铁曾有机会拿下一个来自北欧的大型项目,但在距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,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。原来,是译文误将“刮雨器”翻译成“抹布”。这一翻译错误最终让中国高铁在该项目上损失惨重,而时隔五年后的今天,教训仍然没有被吸取,材料翻译的不完善再次影响到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的提出,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。全球化的进程也迫使企业尽可能的向外扩张,抢占市场。虽然我国高铁已经走出国门,但国际化认知度仍是其开拓海外市场的短板。我们的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,竞争对手拿出来的都是高质量标准文本,质量很高,这一短板尚待解决。据《中国经济周刊》了解,尽管高铁出海已成举国共识,我国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,各家企业“出海”均是自行翻译,无所依从。相关专家也表示,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繁多、技术复杂,要形成规范的国际文件,不仅要企业参与,也要学术界的努力,更多的要靠政府的统一组织,才可能拿出准确、完整的标准文本,获得全球的认可。
中国自上而下 对于翻译的重视程度却并没有因为政策的倾斜而加强。翻译服务的价值提现体现在它是双方沟通的桥梁,也是彼此了解的前提。与了解的前提,也是任何跨文化交流必须克服的障碍 。信息时代,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,如今的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标准化事业改革发展,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超过十10万项,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,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一、二、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。在离不开沟通主的世界贸易舞台上,不重视翻译服务等于在自己放弃与世界交流的机遇,在放弃商业本身的价值。
希望这一风波不会影响高铁项目的开展,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重视翻译在对外合作贸易中的地位,收获更多机遇。
新闻报道引自[环球时报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