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亚旅游红利,或引发新一轮 OTA 大战
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,旅游对于不少人来说,已经从一种偶尔为之的奢侈娱乐方式,进化为常态的生活规划。从近两年的旅游相关报告来看,东南亚地区正逐渐超越欧美、日韩等传统热门旅行地,成为各国人民,尤其是中国人的心头好。
东南亚游客激增,旅游相关服务需求爆发
旅游业有句俗话,叫做“得中国游客者,得天下。”很显然,近两年”天下“是属于东南亚的。
2017 年伊始,由于一些原因,中国赴日、韩旅游趋势不再火爆,取而代之的是东南亚旅游人数的爆发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报告,2017 年,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越南等东南亚国家,半年接收的中国游客即破千万人次。中国游客的激增,加上其他国家游客的平稳增长,给东南亚旅游相关产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机,也带来了莫大的压力。
东南亚 OTA 竞争激烈,巨头 vs 本土
顶着压力首当其冲“迎战”的,是 OTA(在线旅行社)。近期 Expedia 联手牛津经济研究院,对酒店住客在超过 98,000 趟旅行的消费支出进行了分析,结果表明,超过五分之一的游客使用 OTA 来做旅行计划和预订,且这部分游客入住时间更长,消费更多;东南亚重视的中国游客对 OTA 更青睐,马蜂窝的近期报告表明超 85% 的中国游客严重依赖旅游App,足见 OTA 对东南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。
Booking.com、Agoda.com 等 OTA 巨头迅速对市场做出了反应,如今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处在领跑地位。但由于政府和资本支持,东南亚本土也在不断的崛起一些新的行业“独角兽”。比如获得 Expedia、East Ventures、高瓴资本、红杉资本和京东联合投资的本土 OTA Traveloka;还有 TAcentre.com 直接扎根中国,推出中文网站“汇订网”,专门服务中-东南亚的游客。
(OTA 巨头已经做好本地化,并长期占据中文搜索引擎前列)
吸引中国游客,东南亚 OTA 还缺什么?
深耕碎片化服务
中国游客由于“人生地不熟”,加上中国人本身“未雨绸缪”的性格,“机+酒”的预定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其需求,他们对景区门票、休闲娱乐、交通接驳、美食体验等碎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,亟待 OTA 整合深耕。
专业详尽的语言服务
1、网站及 App 本地化
东南亚本土的 OTA 其实不少,但目前鲜有已经完成中文本地化的,打开速度较慢,且全英文页面直接阻碍了中国游客的预定,App 同样如此。
(资本热投的东南亚 OTA ZENROOMS 网站不支持中文)
2、中文版旅行指南
全球酒店预订专家 Hotels.com 的《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 2017》中显示,18% 的游客亟需中文版旅行指南来解决语言障碍,提供该项服务的酒店往往会获得更高评分和收获常旅客。而且前文说过,85% 的中国游客非常依赖旅游 App,如果在 App 上能够增设中文旅游攻略等内容,将会极大的吸引中国游客,产生的良好导流效应也将增加 OTA 的广告收入。
(中国以攻略“带客”闻名的 OTA 马蜂窝)
总而言之,东南亚 OTA 亟待改进的问题,就是本地化。与多家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长期合作,并依靠专业的东南亚各语种译员,为多家东南亚企业完成了多语本地化项目的我译网,将凭借专业的译员和项目经理,外加 7x24 小时的高效服务,最大限度地满足东南亚 OTA 的网站及 App 本地化需求。
下一条:多国霸榜,中国早教产品风靡海外